本站公告
|
園林論壇
您的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> 園林論壇
“綠色崛起”的三種思維
作者: 來源:河北風景園林網 瀏覽:次 推廣此文章
近些時候,常在一些山區調研。一個共同感受是,這些地區處在一種非常糾結的心理狀態中。一方面,從上到下對踐行“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”的認識已深入到位,生態保護優先處處可見,大家都看到了一汪清水、連綿青山中的重大發展機遇。但另一方面,大家又發現,現實遠比理想復雜。綠色崛起、跨越發展,一時難以找到擺脫傳統工業化發展的路徑,始終跳不出、脫不開“農不如工、無工不富、先低后高甚至先污染后治理”的發展思維。 三句詩能很好形容這種發展約束:第一句是,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山區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人口向外凈流出、空心化的問題。一些地方守著大好山水資源、生態資源、農業資源,卻早已出現了明顯的人口倒掛,常住人口遠低于戶籍人口,留下的相當比例是非勞動人口,老齡化嚴重。發展機會缺乏,讓人口大量外流。人口凈流出,又讓地區陷入缺人難發展的惡性循環。 第二句是,山窮水復無路,山高路遠坑深。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,但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是交通和公共配套設施。一些地區雖然外部交通已經有高速連接,甚至要通高鐵,但內部交通網絡卻極不完善,等級較低,基本配套設施也不完善。問,看到機會為何不想辦法連通成線,大力發展生態養生、休閑旅游業呢?答,沒錢,有錢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投。但,這些公共設施,如果政府不投,投資商是不會愿意來做。一些資源較好的村落,沒有集體經濟,甚至早已負債累累,只能靠上面撥下來的專項資金一點點完善。最后,大好山河曬著太陽,陪著月光。 第三句是,唯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一些地區生態資源充沛,但處在生態敏感地帶,一發展就成為眾矢之的。但現實中,這些地區早已即成事實有不少人口生產生活。有例子可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尖銳性,某地區有個水庫關系該地區近兩三百萬人口的飲水安全,但水庫上游和周邊多年來早集聚了10余萬人口,政府既沒有這個財力或空間安置這些人,原則上也不能讓他們在當地發展一絲半點經濟,投資商引不進,自己搞點農家樂也踩著紅線,開不出發票;原有房子倒了,不能讓他不建,不建沒地方住,影響社會穩定;也不能讓他建,因為水庫周邊38米線內絕不能有建筑,影響公共安全。兩三百萬人飲水安全這個理由,讓另外10萬人任何勞動致富的沖動煙消云散、消散無形。這些局部地區,能做的就是在極小空間騰挪。發展既不允許,落后即是必然。當然這只是個極端例子,但類似沖突并不鮮見。生態保護和發展富民的矛盾在這里,顯得無比具體。 習近平總書記說得深刻,實踐中對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中“兩座山”之間關系的認識,要經過三個階段: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;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,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;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。目前來看,我們的發展已經步入了第三階段,但要擺脫上述的發展約束和困境,以往老路顯然走不通,三種新思維來得尤其要緊: 第一種:功能系統思維。一個地區、一個省是一個系統,不同地區和區域承擔了不同的功能,有些要發展,有些要保護。發展的承擔責任,保護的需要補償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,要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,這為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困境指出了明路。這類地區就是要在明確生態產權基礎上,探索完善地區間橫向的生態補償制度,誰受益、誰補償。具體到我省,就是要在26個欠發達地區“摘帽”,弱化麗水、衢州、舟山GDP和工業的考核基礎上,進一步深化主體功能區政策體系,根據發展導向不同、生產力布局不同,明確政績考核、財政政策支持,一些承擔全省生態功能的地區要加大縱向和橫向的生態補償支持,宜工則工,宜農則農,宜開發則開發,宜保護則保護。 第二種:資本運作思維。一是要重視人力資本。把人力資本積累當作地區發展最大財富,縱然山高路遠坑深,只要明確目標,搭好事業平臺,總能引得發展大軍縱橫馳騁。二是善用金融資本。要完善生態資源產權保護制度,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,讓生態資源價值化為生態資本。要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,促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,探索利用土地使用權等眾籌方式,集聚分散資本和社會資本,提高山區百姓財產性收入,推動山區經濟大發展。三是做強工商資本。農不如工、工不如商。要科學研究限制區域的環境容量承受能力和準入標準,廢除、修訂不適宜現實的法規條例,適度發展生態工業和商業,引導科學持續安全發展。 第三種:跨界融合思維。重點是加強一二三產跨界融合發展,以特色旅游業為龍頭,宜游則游、宜養則養、宜玩則玩,突破產業界限,培育綜合優勢、特色優勢,集聚人、吸引人,帶動地方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投資、生產和消費。要抓住連接山區資源和外部市場兩頭的農村電商發展大趨勢、大機遇,像重視交通設施建設一樣,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用,推動“互聯網+三農”、“互聯網+旅游”、“互聯網+農村消費”加速融合發展。 下條新聞:公園綠地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
|